对于跑者来说必须要躲过哪些“坑”?
第一个 “坑” :认知坑。这个坑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也包括对组委会的认识。
不要把参加越野赛看成挑战极限,而要有足够的把握再报名相应的组别。越野赛期间个体差异极大,千万别被旁边几个“小伙伴的英雄事迹” 忽悠了。及时你和他的马拉松水平差不多,但是越野跑经验、身体力量、肠胃的耐受力都可能造成越野赛表现的巨大差异。大家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能力,如果没有把握,先从入门的组别开始,不要一开始就尝试挑战。
随着跑步市场的红火,各类个人和企业都成为了赛事组织者。参赛前先看看这个组织者过去和组织赛事的经历,对一些初次组织比赛的组委会在心理要做好充分的“被坑”的准备。比赛中的疏忽会经常发生,自己要有应急预案。尤其是在选择一些没有经验的组委会组织的大规模、
第二个“坑” :准备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带着最好的心态去面对最恶劣的环境。
带足装备和食物,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在出发前把“强制装备”从包里取出。大部分“强制装备”在比赛中可能都不会用到,但是在发生危险的时候都是最有价值的物资。我本人经常在路上碰到有的选手出现头灯没电、保暖衣物不足、食物不够的情况。类似的状况都是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按照最低配置去参与一场越野赛。在比赛中,任何偶发因素都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巨大的危机。
今年,香港某越野赛由于恶劣天气出现了大量选手被困山顶后,越野圈某著名老师也发表了他对越野赛的看法,他认为’选手要有自我保障的能力”。 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赛事准备应该是组委会和选手各司其职的过程,说的严重一些应该是个 “契约” 行为。 组委会在赛前对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做出承诺并且需要履行陈诺。选手根据组委会的承诺和各类条件综合考虑后报名、付费并进行赛事准备。如果组委会连承诺的基本医疗、饮食补给、赛道指引都没有做到,那这样的比赛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坑”。如果赛前组委会声明过的支持无论多少都全部做到,那么选手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越野赛都应该是有充足的补给、明确的路标和无数志愿者服务的状态。
第三个“坑”, 认怂坑。 安全是一切的底线,该认怂就认怂。
对很多人来说比赛成绩和完赛的荣誉高于一切,这确实是跑者的特质。但是一切都应该在安全的基准线之上。选手在比赛中一旦感觉存在安全的隐患,不管之前为之付出过多少努力都应该马上选择退赛。很多选择都是一瞬之间的决策,如果可能会出现失温、自然灾害、滑坠的可能就要果断放弃比赛,并且选手应该遵守组委会的关门时间,无论关门时间设计的是否合理,都是对自己安全的保障。
组委会缩短赛道和终止比赛,也是一种“认怂” 的表现。但是无论是前几年UTMB的赛道更改还是 TDG的比赛临时终止,都体现了组委会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的安全选择和应急处理。前年宁海越野赛临时更改赛道到这次几场比赛的临时终止都是在安全底线之上做出的选择。
这两年跑步蓬勃发展,面对铺面而来的各类比赛信息。跑者报名时不得盲从,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