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国,你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是啤酒,汽车?还是厨具,足球?而对于跑者们来说,这个词大概是六大满贯之一的柏林马拉松。在这条平凡的赛道上,还有着一部不平凡的电影《他的最后一次赛跑》。
故事并不复杂,一句话剧透就是——曾经的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在上了年纪后参加柏林马拉松并且成功跑完全程。但这却是一部相当戳泪点的励志电影,让人忍不住在这个周末的2016柏林马拉松前向大家推荐。
主人公名叫保罗•阿弗霍夫,是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这个人物其实是个虚构的角色,因为那年真正的冠军是个法国人,名叫阿兰•米莫Alain Mimoun。
让我们回到故事里。年轻的保罗在最后时刻发力,解说员激动地大喊:“天,保罗,飞吧!飞向终点吧,已经近在咫尺了!”他真的飞起来了,最终战胜俄国人夺取了这场奥运会的马拉松赛金牌。无法用别的语言描述,保罗,他就是德意志的希望。
许多年后,当保罗已是70岁高龄,老伴身体也不好,身为空姐的女儿又无暇照顾老两口,只好把他们送去了养老院。面对生命正在衰老的事实,保罗在养老院里对妻子说:“这儿就是结束了,我能感觉到。”他落寞地看着桌子上自己和妻子当年获胜后拍的合影,冒出了一个念头。
当老头老太们都在唱着宗教歌曲的合唱时,唯独没有他的身影。一位老先生问保罗的妻子:“您的丈夫没有信仰吗?”妻子有点尴尬地答:“对,他没什么感觉......”而此时的保罗,弹鞋带、拉拉链,动作一气呵成,他换上了衣服出门跑步,所有人惊讶地望着屋外的他议论纷纷,仿佛看到了怪物,熟不知,马拉松就是他的信仰。
吃饭时,一位总和保罗唱反调看不惯他的老头问,你这是要做什么?当保罗说他这是为了参加柏林马拉松而训练时,餐厅里一阵哄笑,保罗义正言辞的回应:为什么不呢?参与者都是胜利者,不然需要那么多人参加吗?
到底是上了岁数,在一个下雨天保罗跑着跑着就进了医院。他像个不听话的淘气孩子,拔掉身上的仪器管子说:不行,我要再去跑,得把体内积聚的乳酸跑掉。老伴惊呼:“你会把命也跑掉的!这怎么能办得到呢?就只有八个礼拜了,你现在就像个业余人士,甚至连保暖帽都没有!”
其实妻子是保罗年轻时的教练,为了实现丈夫的梦想,他们开始制定计划重新训练。晴天的公园里老太太吹哨按表,给保罗冰敷拉伸,可这一路仍然跑的艰难。养老院的阻止、其他老人的冷眼,保罗自嘲是一只可爱的老蜗牛,还和男护工打赌十圈之内自己能跑赢他。
日子一天一天过,当夫妻俩去报名柏林马拉松的时候却被告知报名两周前就截止了。老太太不甘心地问:“难道就不能破例吗?”工作人员嚼着口香糖说:“有,两条。去年参加过,或者除非你跑进过2小时40分。”保罗站在大厅里自己的年轻时的海报边:“有啊,我是的。亲爱的,是哪年来着?”老伴在工作人员惊讶的快掉下巴的表情中骄傲回答:“1953年。”这一幕真的酷到不行。
可是命运总是捉弄人,风儿和大海最终还是分开。罹患癌症的妻子去世前平静地握住保罗的手:小保罗,我很想跟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这里还需要你,你一定要参加比赛。
克服了种种困难,弹鞋带、拉拉链,还是那一气呵成的动作,还是那条蓝色发带黄色丝巾。保罗真的出现在起点勃兰登堡门,经过为纪念1953年苏军镇压东柏林的示威“六一七”事件而改名为六月十七大街,上万人在路边加油鼓励助威,跑进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瞬间,所有人欢呼鼓掌,他又跑起来了,没错,像以前一样地跑!
步伐沉重经过终点线的他打了个趔趄,身上金色的防寒布像勇士的披风,他笑了。你能如何禁止我跑步呢?总不可能禁止一条鱼游泳吧。
用保罗的这段话结尾吧:生活就是马拉松,刚迈第一步的时候你会觉得还很轻松,你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可接下来就感觉到疼痛,你的力量随着步伐一点点减弱,你感觉自己不能继续了,但你继续跑着,一直跑着,直到完全精疲力尽,而胜利就在终点,确信不疑,胜利。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是高三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告诉我们人生不是短跑,冲刺之后就结束了,而是马拉松,高考也不是人生的终点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