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李宁发布全新旗舰款跑鞋绝影,除却䨻材料中底以及双碳板,中底的镂空设计引人注目。绝影中底部分以碳板和缓震材质为依托,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双脚提供额外的缓震,科技命名为弜。
同样是在这个8月,全球知名运动品牌PUMA,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实验室共同研发了全新缓震科技XETIC发布,一种材料缓震与结构缓震有机结合的新技术。
XETIC科技使用“auxetic materials”(拉胀材料),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类型跑者跑动细节在结构上进行改进并最终研发而成。XETIC科技外形上呈现出如同横放的数字8形状。
注:具有拉胀效应的材料在拉伸时,与大多数传统材料相反,其垂直拉伸方向的部分会发生膨胀而非收缩。
两项科技的先后发布加之今年以来多款结构缓震鞋款的发布,你很难不生出一种历史轮回的感觉,结构缓震这是要重新流行了吗?
结构缓震
说起结构缓震,不少跑友可能会陌生,毕竟最近几年,关于结构缓震跑鞋的营销相对较少,主流跑鞋大都采用的是材料缓震的路线。
但要知道,几年之前,结构缓震非常流行的,阿迪的Springblade系列(刀锋战士系列),相信大家都有耳闻,这个系列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当时结构缓震在跑鞋圈的热度。
只不过近几年,随着中底材料的发展,结构缓震逐渐不被待见,所以热度相对减弱,但最近,结构缓震似乎又有了抬头的迹象。
那什么是结构缓震呢?结构减震是指通过独特的中底结构,利用较硬材料来达到缓震效果,其缓震原理是通过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譬如弓形、波浪形硬质材料等。
常见的结构减震代表有美津浓的WAVE系列(跑友们比较熟知的系列),李宁此前的弓科技,现在的弜科技,前面提到的阿迪的Springblade系列,当然,还有最近逐渐被跑友们熟知的瑞士品牌昂跑,旗下的鞋款也大都有结构缓震的设计。
结构缓震的优缺点
与依靠自身材料的柔软和弹性来实现缓震的材料缓震不同,结构缓震主要通过较硬材质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冲击,起到缓震的作用。
由于不易因时间流逝而出现塌陷、变形等问题,因此,缓震效果更加持久和稳定。
首先是重量问题,其次是脚感问题,最后还有稳定性问题。而三者无论哪个,对跑鞋来说,都很致命。
Nike的ShoX缓震结构,利用多个具有弹簧性能的圆形气柱作为中底支撑,通过其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实现减少冲击和增加回弹性能的效果,但最终因为稳定性不足以及脚感过硬的问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adidas的Springblade系列,有别于提供纵向能量回馈的传统 EVA 中底,Springblade 特设 16片以高科技聚合材料制成的前向式刀锋叶片,通过高弹性刀叶的形变,实现能量吸收与转化,帮助跑手推进。但最终,也是因为稳定性的问题以及场地限制性的问题,逐渐销声匿迹。
李宁弜科技的前身李宁弓科技,曾是李宁主推的缓震科技,但是除了外形比较炫酷外,弓科技乏善可陈,“踩不动”、“搬砖”是人们对于当时李宁弓科技的评价,市场对于搭载弓科技的跑鞋反响也是一般。
而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也是这些年来结构缓震不受待见的原因。
而现在,唯一历经岁月仍旧活跃在观众视野的结构缓震跑鞋,能让人一说结构缓震就想起的也只剩下美津浓的WAVE系列,可谓结构缓震长青藤。(很多人会说昂跑也是,但昂跑成立于2010年,时间较短)
不过也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WAVE片相比最初的通过中底和大底的两块平板弯折来提供减震和回弹,平板之间每隔一段距离就填充缓震材料进行连接的WAVE片,改变了也不止一点半点。
减小镂空间隙,将全掌WAVE结构改为后掌扇形小波浪结构,在中底注入一定量的缓震材料,都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其硬度较高、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以求更好的满足消费者。
结构缓震的未来
构缓震曾因炫酷、夸张的造型吸引众人的眼球,但也因为重心高稳定性不足、脚感等问题,导致名声不显,只能偏于一隅。
不过没有被市场彻底淘汰就证明结构缓震价值仍在,最近的频频露头似乎也是在说明这一点,而能否解决自身的弊端是结构缓震能否重回的关键。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一种是从自身科技上做改变,比如从李宁弓科技发展而出的弜科技,很多先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另一种就是如何更好的结合材料缓震+结构缓震,美津浓WAVE系列的发展是个方向(材料缓震与结构缓震的配合),adidas的4D和PUMA最新的XETIC科技也是一个方向(材料缓震和结构缓震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