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去埃塞俄比亚,经历前所未见的训练方法

跑在埃塞俄比亚

“练得其法”是每位跑者都期待的一种状态,但却很难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训练模式。比如日本的顶尖马拉松好手和北美的马拉松精英采用的训练办法必然有差异,否则大迫杰为啥要前往美国加入“俄勒冈计划”?这两地的训练计划和“肯尼亚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不然你看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全聚在Iten这么一个小镇前来取经?

在不设定任何前提的情况下,你很难说哪种训练方式一定是最好的,各地都有它独特的磨炼耐力和速度的办法,另一个培养了无数长跑世界冠军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同样人才辈出,但是大众能获取的关于埃塞俄比亚的讯息似乎是要比肯尼亚少许多。一方面,肯尼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那里的人民有不少懂英语、会说英语,而埃塞俄比亚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要更闭塞一些,另一方面,埃国国内政治动荡,也让外面世界的人不敢放胆深入探索这个长跑大国的奥秘。

但依然有充满好奇心的跑者去到那里,甚至定居下来,每天跟着当地的跑者一起训练、吃住。结果他们发现,埃塞俄比亚对本土跑者的培养,又有它别开生面的模样。

不寻常的日常

Bekoji,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Addis Ababa南边的一个小镇,你可以将它对标肯尼亚的Iten。这个小小的乡镇同样走出了几十位世界级的长跑精英,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贝克勒“贝爷”。

外来的跑者第一次跟着当地的队伍训练,就要面临很不寻常的挑战。早上5点,他们被队伍的大巴扔在一条“coroconch”路旁。coroconch是阿姆哈拉语里“崎岖道路”的意思,是一个拟声词,来自于脚踩碎石表面发出的嘎吱声。这个训练,不仅要锻炼脚适应路面的能力,还因为道路曲折,让人无法预料后续的环境变化。

而这,就是埃国当地进行长跑训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比起“怎么跑”,本土跑者们更关心“去哪跑”。而一般情况下,整个训练计划有3大部分,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

前十天你会在森林里跑步。因为树林里到处都是石头、树根和密密麻麻的树木,就意味着很难找到一条路线可以笔直穿过去,有时候你不得不来回绕着跑。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确实是相当困难的。

跑者在树林里信手取材用树枝锻炼身体 

第二步就是我们上述的“coroconch”跑,即在布满碎砂石的路上跑步,慢慢让脚部肌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最后就是转战沥青路,在相对平坦的道路上倾尽全力练习自己的速度。

这个过程强调的是“适应”,适应环境,也适应强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这样变化繁多的训练内容可以引出埃塞俄比亚人做长跑训练时的第二个特点——他们从来不喜欢枯燥重复的事物,而是希望训练内容可以更有趣,也更具备激发性,甚至,更随机、更从心所欲。

训练间隙运动员在林中小憩

所以,外来的跑者一到这里来训练,就立马尝试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经历。比如凌晨2点从睡梦中被叫醒去跑山。比如这里的跑者从来不会事先规划一条平整舒服的路线,总是即兴开辟更难的路线,比如穿过森林,比如直接往某座山上跑。比如你上周才刚熟悉了一条路线,这一周队伍的大巴又随机把你扔到了另一个不熟悉的区域。在埃国跑者眼里,时间和空间从来不会造成任何的限制。“跑步是一种随时随地都适宜的选择”。

如果说还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训练内容,那就是他们对于跟队训练,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执著。无论是你是年轻的新人,还是外来的客人,要训练就必须跟上大部队的节奏,教练甚至会要求整个队伍在过程中保持脚步都是“同步”的。“独自跑步只能维持你的健康,你想要进步,就必须和其他人一起训练,去适应他们的配速”。所有训练随机性极强,却又极其讲究纪律性,这样的模式也是埃国当地培养人才的一种特色。

当然,如果要提“训练强度”,Bekoji这里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很多人认为轻松跑就是按比正常跑慢一些的速度跑一个相对较短的距离。但这里的轻松跑,一开始慢到像行人步行,可能也就是8分左右的配速,但一两公里之后队伍就开始提速,不知不觉配速已经在4分以内了。最后几公里直接变成了步幅拉满的全速冲刺。虽然是“轻松跑”,但没人掉队,也没人被允许掉队。

难以言传的哲学

这样跑步氛围浓厚的地方,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跑步文化所在。这里的本土跑者们从来不懂什么叫“跑步哲学”,而是认为跑步虽然充满了奥义,但难以去总结和归纳。不过外来的人却时时刻刻能从他们身上领会到新的跑步精神。

首先便是这里的跑者非常单纯。外来的跑者在训练结束之后,依然会把剩余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写日记、采访、阅读、跟当地人学习语言等等,而这些都是会让本地的埃国跑者皱起眉头的举动,因为他们自己除了跑步,就是休息。他们一直强调一个词叫“gobez”,可以理解为“专注度”。对跑步有了足够的专注度,那么你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

这里的普通跑者往往只有一双跑鞋,训练完他们会在溪边清洗,破损了也不舍得换 

全世界都在研究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擅长长跑的秘密,从生理、生物科学、运动科学等等角度去解释“天赋”。但埃国人不提“天赋”,他们始终更相信“适应”。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不管你是哪里来的人,只要能适应这里的训练环境,并学会休息,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运动员。换句话说,比起突显个人的能力,他们更喜欢把“进步”归功于整个集体之间分享能量的习惯。

他们不信奉“艰苦训练”,而是觉得对待跑步应该是“正常工作”,坚持目标,保持耐心,听从教练,培养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有人说,比起其他地方的跑者,埃塞俄比亚的精英更直接、更有创造力、也更有冒险的天性。这样的性格特点让他们在训练和比赛时更倾向于变通和主动拥抱风险(想想贝爷的跑法吧),这反而成为了这个实力顶尖的群体的专属魅力。

不变的变化

在满足完猎奇的心理之后,下一步并不是开始模仿埃塞俄比亚这些与众不同的训练方式,你应该去看到设定这些课程背后的原则。

比如为什么要不断切换训练的环境?因为埃国跑者非常喜欢“适应”这两个字,从森林-碎石路-沥青路,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

而为什么总是要让跑步变得很有随机性,变得难以预测呢?关键还是要用变化创造出乐趣来,让每一个热爱跑步的人享受其中,让每一次的训练都变得足够鼓舞人心。享受跑步,你运动时的体验必然会更好。

“万变不离其宗”,每一种独具特点的训练方式背后,都有它对应的训练原则在,它们为你打造了一个大框架,而你要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跟随模仿,而是在这个框架之下,根据自己的与众不同定制更好的训练选择。

就如同埃塞俄比亚人所说的:

“要会变化,也要会适应变化。”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