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参加了16、17年的锡马,看到了她的改进,却也看到了她的缺点,下面就来说说对赛事组织的感受吧。
在17年的锡马开枪之前,对她的评价是90分(剩余的10分减分项下面详述)。因为赛事组织方超强的组织、策划能力,从报名开始就一直话题不断:从元旦厦马时的小粉裙直通车、到后面的生日号号码牌、再到参赛选手手环的折扣功能、还有关于奖牌的设计等等等等。加上自己16年亲身体验了锡马超赞的赛事服务,对17年的赛事充满了期待。
总体来说,17年的锡马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综合评分70分吧。因为关于这70分很多人有很多正面的评价,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就我自己的赛事体验就来具体说说这30分的事。
首先,关于交通。赛事组织的接驳方案减分(这里也就是16年锡马差点就满分的地方)。16年我自己住的酒店,就在离新体中心5公里的地方。但是一早上打不到车,组织方没有安排任何公交、大巴等等接驳方案。要去起点,全部靠自己。
吃过16年打不到车急得团团转的亏,17年乖乖的买了官方的酒店---因为有大巴接驳车。可是,没想到我的酒店居然在硕放机场附近,离起点20公里的距离---这还不算坑的,更坑的是官方的接驳车早上5点从酒店出发。可以想象一下:5点出发,那么最迟4:30就得起床了吧?5:30左右就到新体,7:30才鸣枪出发,D区出发的人伤不起,到达起点已经过去18分钟,而我这样的蜗牛速度5.5小时才完赛,也就是最早13:30左右才可以休息。我就想问问组委会:这早上5:30到7:30两个小时留给我们做什么?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我们当天的体能消耗,而多给一点休息的时间?选择官方的接驳服务本来是想要省一点精力考虑来回问题,结果确实如是结果。有点失望。赛后的交通亦是如此。
而关于交通很多赛事就有很好的方案可以借鉴:比如厦马就有安排十几条公交免费送参赛选手到会展附近(即便是离会场还有1公里,需要走过去,那也比起太早或者没有车强啊)。希望组委会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城市的比赛当天的交通方案。这点优化后,锡马真的是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其次,关于补给。这里不得不给怡宝打个广告,一路的水和饮料的补给真的非常非常充足。一直到最后的40公里处都还有饮料供应,还能“管饱”,这点非常赞。但是(敲黑板,这里重点想说的是“但是”)相比之下,能量的补给呢?在哪里?赛前的宣传里说的大量补给香蕉呢?我除了见到少数的香蕉皮之外,真的没有享受到这大量的补给啊?难道是因为我跑的慢吗?伤心脸
说实话,16年锡马的能量补给是非常充足的,我的私补都基本没有用到,官方一路的补给完全够“吃到撑”。然而,17年的情况是:从后半程开始,每到一个能量补给站收到的答复都是“这里已经没有香蕉了,你们到前方看看,前方可能还有”。然而,真的是一路过去都没有啊。其他小伙伴完赛后也是说,全程就没有吃到香蕉,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补给。显然,17年的能量补给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然后,再来说说关于下雨的临时应对方案吧。恩,没错,这里考验了组委会的应急方案是否准备充分。比赛前一周的天气就开始预报19号可能会有雨,赛前一天的天气预报是19日11:00下雨可能性在50%左右。实际情况是,9:30左右就开始下,而且越下越大,雨君也受不住锡马的热情召唤,前来凑个热闹。
然而,下雨后对跑者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这场越下越大的雨让30000人经历了一场春雨的炼狱。失温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雨越下越大,跑的越来越久,温度也越来越低。而这一路上,组委会没有想过要紧急的送些雨衣过来,医疗站的临时保温毯也因为数量有限只提供给退赛的选手。所以,就有了很多人悲惨的雨战经历。
对于这样的天气,在已经预料到有雨的情况下,在沿路的补给站多备一些雨衣,在能量站备一些热的姜茶,跑者的心中会温暖很多,对锡马的评价也会多几分人情分。
下面就说说自己身体的感受吧。
恩,首先得承认,锡马是我的福地:因为15年的奖牌太漂亮,我萌发跑马的想法;然后两次在锡马PB。虽然对于蜗牛速度的人来说PB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能够超越上次的自己还是值得开心的。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的雨战是让这一路变得艰难;但是也是因为下雨,为了保持温度不得不跑起来,咬牙坚持到最后顺便就PB了。
生平第一次雨战,而且坚持了4个小时。跑前没有听小伙伴的话,因为怕冷坚持穿了2条长裤(压缩裤+运动裤)上赛道。结果,遇到雨水,就直接悲剧了。裤子湿的透透的,到终点感觉自己拖着2公斤的重量负重前行。好吧,这里我自己要好好检讨一下:忠言逆耳,下次前辈们的经验还是要听的。
然后就是鞋子不停的进水,一路磨了四个小时。虽然之前抹了凡士林,但是还是没有抵抗住雨水的浸泡。回来检查了一下每个脚趾头都起了水泡,果然是没有逃脱起水泡的命运。
组委发的雨衣在3公里热身后就仍了,下雨了就无限后悔自己怕麻烦的决定。好在到15公里左右,在补给站的时候试探性的问了一下志愿者有没有雨衣提供。结果,热心的阿姨志愿者把自己的雨衣给了我。(这里,应该给这次的志愿者点个大大的赞。后半程有个帅哥没有任何雨具的情况下站在雨中鼓励我们说“我陪你们”也是很让我感动。)因为阿姨的这个雨衣,我才没有因为失温想过退赛,也才能坚持完成这个目标。
比赛开始我们一行5人一起出发,到5KM时与第一个小伙伴走散,6KM时又走散一位,7.5KM左右我因为肚子不舒服去上了个洗手间,回来时就剩2个人。
没下雨时还可以沿着个人预定的配速轻松的前进。下雨后还是有点心理负担:湿、冷、降速所以全马的目标就被分解为20--25-30-35-40-终点。在18公里时,同行的小伙伴问“到前面半程是继续还是结束?”我权衡了一下当时的状态:虽然下雨,这一路会变得艰难,但是自己还没有尽力,虽然不知道还能跑多久,但是至少还可以继续坚持。若就此退赛,那么我肯定会遗憾没有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心中目标。所以,选择了朝着目标继续跑下去。
还好当时的我没有放弃,还好坚持到了终点,还好最后的结果不算太差。O(∩_∩)O
然而,这一场比赛,除了当天大雨的阻拦:在倒计时一个月时还经历了左脚扭伤休息10天的波折、赛前一周金鸡湖半马后感染风寒感冒未愈的阻拦。脚扭伤后,康复教练说:别跑了;感冒后前辈说:感冒不适合高强度运动。尽管一路上擤鼻涕无数次(此刻的鼻子和大脑超痛,张不开嘴,不能进行咬合的动作),但是还好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我的决心。是的,前提是我已经在这备战的过程中懂得了随时倾听身体的声音,随时感知自己的状态。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路上有太多人给予了我鼓励和支持。30000名跑者在雨中不停歇的奔跑,因为和他们一起在路上,所以我并不孤单。因为他们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runner,什么是跑者精神。
然后是热情的志愿者,17KM处一个外国妹子没有雨伞站在路边大喊“You are strong”,32KM一个大叔说“加油,再过10KM就可以发朋友圈了”,36KM喝了复旦私补的姜茶,江南大学那段雨最大的时候却热情未减的同学们还有我的私人补给小分队:陪我4点钟起床去新体、在风雨里等了4个小时给我私补的文娇妹子和夕夕小美眉&她妈妈。还有一起跑到终点的小伙伴一路稳定我的配速,因为有高手的陪同才能够没有负担的到达终点。Thanks all of you!
都说人生是场马拉松,这次锡马给我的感悟是:自己选的路再大的风雨都要走完。就像这并未如约而至的春雨一般,不知道人生在何时会遭遇风雨的袭击。而我们能做的是训练自己无论何时都能应对风雨的能力、毅力,还有相信自己即便风雨也可以完赛的决心。
这场雨战帮我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虽然一路走来经历了扭伤脚,感冒,大雨的阻拦。但心中的目标怎能轻言放弃?
人生处处可见如是道理。
漫漫人生路,姑娘,加油!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guangran.com/diaries/195733
回应
不过,看来汇跑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本来从我自身的经历看,补给只有过于单调的问题,但至少我过去的时候还是饮料管够香蕉随便拿,没想到一个多小时以后就啥也吃不到了。
合作酒店这次真的是个大败笔,订的时候我就提意见说为什么不能退,既然参赛名额可以限时退,酒店至少应该同步才对。到了前台又被告知不是3点退房而是两点,这不是逼我快点跑么。所谓的早饭,就是一个鸡蛋一个面包一盒咸菜,幸好有了退房时间的事情我已经感觉不靠谱自己事先买了切片面包,不然就得饿着出门了。大巴五点四十发车六点就下了车在体育中心周围晃悠,无聊的我跟大家一起在厕所排队玩儿。。。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