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跑多远?上学的时候我跑个1000米都要死去活来的,而且肯定是跑在最后的那一两个,所以2009年当我第一次报名参加北马5公里跑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何况我平时从来就不跑步。那次完全是出于好奇,因为北京跑步的人很多,北马的话题很容易就会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听起来好像是件挺好玩的事儿,就想去体验一把。那时候的马拉松也不像现在这么火爆,我印象里报名时间可以长达一个月,想试试的都能去,赛前我还安慰自己走总能走到吧。比赛那天气氛果然十分欢快热烈,5公里不知不觉就跑完了,还觉得根本不过瘾,原来跑步可以这么好玩!
由于第一次尝试的难忘体验,于是2011年我又兴致勃勃地报了10公里,那时候觉得10公里大概就是我作为一名凑热闹群众的终极挑战了,至于全程、半程马拉松,好像都是跟我这辈子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这一次仍然是毫无准备就去了,居然也顺利跑了下来。在10公里的终点,我拖着一双残腿,无比景仰地望着继续往前跑去的乌泱乌泱的人群,心里禁不住地感叹:这些人真是太能跑了!同时我还发现:虽然疼痛的双腿已经在强烈抗议,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有力气继续跑,而且还想跑!也就是在这一刻,我才第一次感觉到半程马拉松似乎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努努力或许我也能挑战一下,甚至于全程马拉松,也敢飘飘渺渺地幻想一下了。
2012年我一狠心报了半程,我知道半程可不能闹着玩了,于是赶紧买了新跑鞋开始在小区里跑步。就这么跑了两三个月,那时候的跑量非常低,但对我来说却是迈出了意义重大的第一步,改变随之悄悄开始。这一年因为开十八大,北马比往常推迟了一个月,在初冬寒冷的空气里,我戴着帽子和手套顺利跑完了自己的首个半马。这时候我心里已经十分清楚:我再也不可能只满足于跑完半马了,全马已经从仅仅是幻想一下变成了现实而清晰的目标。2013年,我因为大半年都在外旅行,赛前没有时间训练,所以又报了一次半马,回到北京一周后匆忙踏上赛道,第二个半马又被我轻松拿下。2014年我搬到了上海,我的首马的梦想就留给了上马。
就在这短短几年里,马拉松好像突然被发现的宝藏一样,迅速变成一项非常时髦的运动,还被赋予了许多运动之外的意义,结果一夜之间新冒出来无数跃跃欲试的人,让我感受最真切的就是报名变得越来越困难,2014年上马的报名变成了一场闹剧式的惨烈厮杀,好在我最终有惊无险地抢到了名额。
赛前两三个月我又开始了枯燥的训练,报名成功的那一刻总是最雄心勃勃的,但是从半马到全马的提升难度远比从零到半马要大,而我的训练既不专业也不系统也不怎么艰苦,没有间歇跑,没有乳酸门槛跑,没有LSD,仅仅是坚持在跑步而已,月跑量还不到100公里,最远才跑过10公里。我知道这样应付一个全马是不行的,但是惰性还有渐渐屈从于现实的热情又让我不愿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在跑步上,毕竟我对马拉松本来也没有太多期待,我又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证明什么,或者改变什么,也不想寻找什么答案,也不懂得在跑步中修行,尽管这些理由眼下都挺时髦。对于我这只是人生中另一项新鲜的体验,就像去一个新鲜的地方旅行,能到达最好,不能到达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有时候我也会想起第一次在北马跑的那个5公里,我仍然怀念着那种纯粹的跑步氛围:因为喜欢所以跑。5公里不能拿来炫耀,却能唤醒那颗奔跑的心。
2014年11月2日,早晨6点多,我从南京东路地铁站钻出地面,四面八方汇聚来的人流穿过狭窄的街道涌向外滩的起跑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这样的气氛我很熟悉,但是场景却是完全新鲜的,不再有天安门广场的恢弘开阔,换成了上世纪初的万国建筑挤迫在街道两边,透过狭缝偶尔能瞥见远处的东方明珠塔。路边的便利店里挤满了采购补给的跑者,而我正在完全陌生的街道中焦急地寻找存衣车,直拖到最后一刻才匆匆忙忙存好包,我责怪自己没早点出门,慌忙挤进起跑区,赛前的热身操也错过了。
阴云密布的天空飘着细细雨丝,对岸高楼的玻璃幕墙上不断播放着为比赛加油的广告,三万五千名跑者挤在和平饭店门前的起跑线后,蓄势待发。我原地活动了几下,调整呼吸,打开手表开始搜索卫星信号。直到这一刻,我对于今天是否能完成比赛仍然毫无信心,尽管我已经在微信上提前散布了消息,希望能给自己制造些压力,但是我其实也早已经在心里定了个妥协的目标:能跑完30公里就算及格。我感觉今天就是来进行一场赌博。
伴随着国歌奏响,人群再次亢奋起来,当海关大楼的大钟指向7点,发令枪响了,几乎是在枪响的同时,雨一下子大了起来,我们冒着雨冲了出去,伴随着一通狂呼乱叫,很快全身上下就湿透了,这时候又刮起了风,四周又响起一通狂呼乱叫。上海的赛道从一开始就狭窄曲折,没有长安街跑起来那么畅快,好处是起步阶段也不容易跑太快。赛道的前边一段主要是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商业街,一大早商店都关着门,又是下雨天,路上人也不多,感觉气氛不太热烈,没有北马那么强烈的互动感。但我还是努力让自己去习惯这些差异,我对自己说每一座城市的马拉松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段赛道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在奔跑中尽力去享受它吧。我跑向路边和挥手的小朋友击掌,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开始跑,我在居民楼前停下来和阳台上举着手机的老阿姨对拍,她冲着我笑了。记得几年前刚开始跑北马的时候,还会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封路带来的不便,而底下的回应是:一起来跑吧!后来这样的声音渐渐没有了,城市包容了这群人在这一天肆无忌惮地当路霸,而这群人也带给了城市数不清的回报。
雨渐渐停了,赛道开始拐入更加冷清的沿江地带。大约2小时10分左右经过了21公里指示牌,前半程依旧跑得比较轻松,我也一直谨慎地控制着配速,一切看起来还算顺利。从这里开始,我往前跨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我新的纪录,每次我跑一个新的长度都会这样想,给自己加油。可是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我突然感觉到饿了!尽管我今天带了点补给,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留在存衣包了,跑步的时候我实在不喜欢多一件累赘,我想我应该能坚持到官方补给点的。可是这饥饿感来得非常突然,而且连续连续跑了二十多公里之后根本无力招架,就像电池耗尽一样,脚下立刻就觉得没劲了,而官方补给点我记得要30公里之后才有,我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刚刚生起的信心顿时又低落下去。幸运的是,这时候路边出现了一个民间补给点,我连忙拿了两块饼干塞进嘴里,从来没觉得两块饼干这么管用过,饥饿感迅速缓解。很快又在另一个民间补给点拿了一根士力架,真的就跟电视里的广告一样,一根吞下去,瞬间原地满血复活,连消化的时间都不需要,太神奇了!
就这样一直跑到了30公里,我开始渐渐感觉到了疲惫,但是还能勉强维持正常的配速。后边是大量让人沮丧的折返赛段,我开始跑跑停停,咬咬牙又坚持到了35公里,到这里大约用时3小时50分,仍算是在掌控之内。前方只剩下最后七公里了,我的梦想已近在咫尺,可是前所未有的疲惫感正在汹涌地袭来,平时跑量不够的弊端开始毫不留情地显现。疲弱的腰腹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连续摆动了几万次的双臂也快要抬不起来,跑的距离越来越短而走的距离越来越长。这时候意志力也不见了踪影,我频繁地停下来走路,一边在心里狠狠地骂:“今后再也不来受这个罪了!”其实我知道今天我已经赌赢了,因为即使是走路也足够我在关门时间前抵达终点。但是我不能那样走到终点,只要还站在赛道上,就不能辜负了奔跑。最后这几公里,比前边的全部还难。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公里了,赛道重新回到热闹的路段,路边的观众又多了起来,已经精疲力竭的选手们逐渐唤醒最后一点潜藏的能量。我忘掉了浑身的酸痛,重新振奋起精神,努力迈出坚定的步子。前方再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所有人都在奋力奔向最后的狂欢。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心念最单纯的时刻,是体验着纯粹因为喜欢所以跑的时刻,如果可以,真想永远跑在最后一公里。赛前我也曾经设想过,假如今天我真的能跑完全程,冲过终点的一刻会是什么心情?我想大概不会太激动吧,毕竟我已经坚持了那么多年,5公里、10公里、半程、全程,我是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跑过来的,如果今天能完赛,那也算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跑过了最后一个弯,眼前是通向终点的最后几百米,周围一下子沸腾起来,路边挤满了呼喊着加油的人群,这时候我的泪水突然间夺眶而出……原来跑完42.195公里的滋味,只会在终点告诉你……但只是一转眼,我已经重现微笑着迎向人群,跑向那个从幻想变成现实的终点。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我能够跑这么远!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guangran.com/diaries/196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