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领跑世界
----农信银 张瑜
CCTV5,2017年12月17日,早8:00开通深圳国际马拉松直播。央视主持人在介绍这座城市背景时如此描述“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海画了一圈。这个圈,正是今天的深圳”。我还在想,一个渔村,30多年时间,是如何强大的力量让他变成如此模样。
小结1:虎走是至高神器,但是对于全程,非一般人所能驾驭。要么你具备310实力,要么你具备330内实力并且有强大的腿部肌肉支撑,否则,请你不要尝试了。你愈强,TA愈助你。你愈弱,TA愈折磨你。
这次出征,与我以往赛事有三大不同点。
第一,从北京出发的那个清晨,iwatch意外碎了,得,放家吧。不带手机参赛,是我的惯例。于是,除了每5K的计时显示屏以外,我没有计时工具,唯有大脑,感知!感知!感知!自己的身体和节奏!这,算不算盲跑?
第二,我解决了能量胶的携带问题,我反感腰包,裤兜又颠得慌,怎么办?自主研发,参照号码簿绳,在我伟大处长的帮助下,我在用着最舒服的短裤上做了手脚。
起跑状态很好,加上高度专注、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我5K用时24分整,很好,和我目标均速完全一致。10K用时47分半,非常稳定,自信十足。
小结2:起跑压制,是对于没有信心、实力不足的曾经的你。在这场之前,我一直鼎力奉行起跑强力压制,尽可能保留体力。直到这一次,我真正学会了感知,用自己节奏跑训练中完全习惯的配速去奔跑,才是最好的发挥。前提是,你当天状态不低于日常训练平均水平并且你对自己的习惯配速完全熟悉。
大概15K+,看到折返第一团队,我和卢志毅的偶像,狄鋆,无专业背景的No.1,看到他轻松淡定的表情,心中祝福他的同时,也为自己加个油,我也行的!还看到了世界之窗的大门、深圳湾公园,谢谢深圳市政府,让我们在赛道上饱览第一地标,回程路过时我又仔细看了一会。。。没有手机,也不需要,已将世界之窗概貌印入脑海。
每5K官方计时器是唯一计时工具,我希望每个5K用时控制在24分内,这样均速就是448,与我训练强度一致。所以每次我希望看到的时间是+24分。直到临近半程,身边跑友的手表“嘀”了一声,我问了一句,半程用时多少?他告诉我,139。
当我到达半程标志牌时应该是140左右,比我叠加计算的时间快了1分钟,第一反应是小惊喜。跑过21.0975标志牌几百米后我才反应过来,我在用以往半程PB的配速跑这场全程。。。太惊悚了,我不会跑崩吧?后面能坚持得下来吗?后面腿没劲儿了,虎走会刁难我吧?一堆预警问号在我脑海中盘旋,这时想起我的兄弟,小远和我们最喜欢的那句“就干就完了!”。
回归清醒,谁能帮我?我此刻能做什么?唯有自己,唯有感知。专注于当下,我前半程没有逞强、没有失去理智,反之,这个半程我跑的非常冷静、非常真实!那就继续这样干吧!
26K,感觉要掉速,是时候唤醒沉睡的野性了,打开MP3,战歌奏响。还剩16K,就当它是一个平时的16K节奏跑训练!
小结3:你总要给自己给自己留点动力源泉,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信仰甚至是你爱的或爱你的人。在你处在困难的时候,帮你找回自己。请珍藏在心里,在你需要的时候再搬出来救自己。
深圳赛道,坡度较小,直道较多。天气阴,无日晒,气温凉爽。可谓天时地利,美中不足就是有点风。。。赛后在终点,一位同级别前辈向我吐槽,“这风吹的配速嗷嗷掉啊,关键体力消耗也是越来越大”。
在路上,我在保证切线、最佳路线的同时,一直在寻找为我挡风的小集体,纵使形单影只,我都尽可能利用前方瘦小的身躯为我服务一下。基于训练经验,“跟跑”利大于弊,不仅节省体力而且可以为你降低风阻。但目标选取一定要得当,切忌不自量力去咬那些快手,也不能委屈自己压制状态。
这一技能缺点在于,其他人极有可能与你存在步频差,这会严重影响你的节奏。所以,即使是机器人兔子,也不适合长久跟跑。个人认为,兔子仅能作为移动参照物或救命稻草,但在你状态火热之时,希望你能跑出自我。我本人是低步频、大步幅跑者。
小结4:PB或跑出令自己欣喜的好成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少一样,不要强求,“一心求胜、无力回天”是多么悲惨,希望大家都能在训练中吃得苦中苦、比赛自然水到渠成。
27.5K补给站前,启用第一支能量胶,早已盘算好分别在27.5、32.5、37.5分别服下,这也是我基于以往赛事经验以及对自身了解所做的决定。立竿见影,战歌+能量胶,我已苏醒。
小结5:能量胶的使用,各说纷纭。你要熟悉自己对能量胶的反应时间,有人讲究科学补充、每10K一个,有人讲究在撞墙期前半小时服用、半程就吃。这事儿,真不能千篇一律,最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必须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每5K整数是有饮料的补给站,每2.5K非整数的是只有白水的补水站。我饮料必喝,白水视情况少饮一口(在马拉松中,饮料能被吸收、给你能量,白水喝了也是没劲儿的、还占肚)。
什么撞墙期,什么鬼门关,什么跑崩,这一场,这些对我来说不存在。越累、越要专注!靠自己去平衡强度、靠自己去倾听心跳、靠自己去找回每个状态下该有的节奏!感知!感知!感知!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风,没有避风港,什么330,此刻不重要,经历了雷公山,在第二天施秉跑出第23名、第三天镇远跑出141的速度,42.195,我再累!也能冲到终点!
小结6:LSD,不是应该,是必须。这一点,所有高手一致认可。LSD的效能不仅体现在你的身体30K后的表现,更在信心、意念上为你脆弱之时保驾护航!雷公山超百,个人经历后推荐给大家,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够快的身体恢复能力并能在第一天控制住自己,如果完成,你将“脱胎换骨”。有兴趣的跑友可以查阅2017.11.28发表的《一个严肃跑者对雷公山三日赛的回忆》。
36K+,一个熟悉的背影,太惊喜了!老林!是老林!是他!传说中的255资深高手!我勒个去,我在操场训练就是一直跟着这个背影啊!这下心里有底了,跟着这个背影,我绝不会掉速!遗憾的是,37K掉头时,老林由于右腿有伤在身,掉速了。。。来不及告别,晚辈先行一步。
身后穿康比特的老爷爷就是林老前辈
挺住,最后1K,挺住,最后800米,切换到我的杀手锏音乐《flight of the silverbird》,每逢终点,此曲奏响!怒吼吧兄弟!视线中还有几个人?3个,好的,全秒了!我管他什么330,我管他什么神不神,我管他冲不冲刺,我就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搏!声嘶力竭,在深圳马拉松终点拱门下,我完成了2017年最后一次超越!
冲过终点,喜极而泣。曾经心中的330大神,在我身后9分钟!我拄着赛道的围栏痛哭流涕,哭的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把那围栏不小心弄倒了,终点的观众瞬间都看着我,我就捂着脸往前走,边走边哭。。。太多的酸楚,太深的感动,那股情感无以言表,哭得好一个痛快啊!
训练经验总结:
1.跑马3年半,从2016年至今年北马,成绩一直徘徊在350左右。这次3个月时间,从348刷新至321,得益于专项、系统训练。我个人反感堆跑量,大跑量不仅让身体持续疲劳容易受伤,而且付出太多,失去的是陪伴家人、拼搏事业、享受生活的时间和精力。我坚持跑一休一,每周循环,周二间歇、周四节奏、周日25K马拉松模拟或30K+LSD。
2.不是你的实力达不到,而是你的心境不够高远。我身边就有多次、只差几秒,饮恨3小时30分0秒开外的不同跑友。北马后一周,我在雄安半程PB,跑到139,之后我势如破竹,对速度的渴望愈加强烈。那时盛夏刚过,秋高气爽,我在工人体育场多次训练中跑出10K42分的成绩。自信心爆棚之时,结识了239选手卢志毅,他一样是后脚跟着地的跑姿,他一样是毫无专业背景,他一样是在职工作人员。
3.操场是相对安全、健康的选择,团队是相对省力、高效的捷径。之前我长年路跑,路况信息复杂、红绿灯走走停停,节奏维持不长久;亦或公园内路面多样,石板、石砖、台阶对关节冲击过强,这些都是不安全、不健康的因素。一个人黑练,没有借力可言,没有后勤保障资源,没有专业系统的训练计划,没有勇气攻克短板,这些都是阻碍你前进的障碍!所以建议严肃跑者们:操场、跟团、坚持冬训!如今,我已将慢跑、路跑视为垃圾跑量,每次训练我都尽全力完成目标,月均跑量仅200公里以内(雷公山超百不计)。
深圳速度,领跑世界。谢谢这座年轻、可爱的城市,在这里的两天,我对深圳气息的回忆是“每个人都时刻想’玩儿’一下”,这里的人很阳光,这里的“冬天”很舒适。下一步我计划明年一季度冲击310,毕竟达到这个成绩可以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我也算证书控吧,把310设为一个具体目标。但是,训练强度,我将在状态火热之时,越级!以300标准向自己施压!欢迎跑友不吝赐教。
写于赛后一天,2017.12.18晚。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guangran.com/diaries/199235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