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5/2开始跑步并且养成跑步习惯,到2013/12/1第一次半马(上马),到2014/11/2第一次全马(上马),一直到2016上半年的锡马,对于参加的重大赛事,一直都有认真做流水账的习惯,并有幸在2016年夏季参加为期两个月的Garmin上马训练营,之后的比赛就没有做认真总结。这样看来,当时疯狂学习英语持续了一年多左右,后来加上工作变动,变得非常忙碌,再也没有系统性的赛前训练。祸福相依,倒是连续中签了之后的上半年的上半马和下半年的上全马。
2014/11/2,第一次全马,上马,5:03:37,
2015/9/20,第三次全马,北马,4:57:08,
2015/11/8,第四次全马,上马,4:40:57,以为就此可以不断PB,化身精英跑者。
2019/11/17,第十三次路跑全马,上马,4:33:29,时隔一年,搭讪的跑者都说那天很热,我几乎没印象了,只记得跑前减肥10斤,莫名PB了。
絮絮叨叨,简单总结了8年多的跑步史,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欢乐的武夷山全马,庄严的北马,单调的港马,精细的锡马,不一样的宁波山地马拉松,还有垂直马拉松,中间还迷过一年左右的撸铁。
由于个人和工作原因,今年10/9才开始跑步训练,之前3个月几乎没有跑步,10/9第一次跑步时,慢跑了1公里,就觉得体力跟不上,需要跑400米走100米了才坚持了大约6km。接下来的恢复水平也是有所反复,因此放弃了11/1的锡马。
言归正传,回到2020上海马拉松,2020/11/29。主要是以下2点体会,
早上4点,闹钟准时叫醒。这里有个改变生物钟小窍门,就是提前一天早起,强撑着不睡,当晚绝对不会失眠,赛前得到充分休息。泡了一大杯咖啡,吃了一个面包两个蛋糕,大放空不顺利,一点点。赶5:30头班地铁,由于疫情压缩名额,往年的满车厢跑者一直到临近起点换乘10号线才遇到。
6:15到南京东路地铁站,在站内再次小放空,出地铁后,在江西中路南京东路站,发现排起了长队,特殊时期,需要过三关,一查号码簿,杜绝替跑,二查体温,三查身份证和人脸识别,进入存衣车区域已经6:45了,匆忙换下衣服,排队存衣,排队小放空时已经开始放国歌了。第一枪A/B区7点准时起跑,我是C区,匆忙进起跑区,很忐忑,从地铁开始,肚子就一直有点不对劲。
大约7:07,第二枪发枪,等漫过起跑线,瞅了一眼,正好差不多7:09。,前两公里不停告诫自己压住速度,很难,起跑都会很兴奋,始终找不到合适速度的跑者来跟随。在2公里处,追上了第二枪的500官兔,然后开始跟随,体力上觉得有一点点吃力。一路上还是想小放空,5km的补水站不敢喝,想着11km处的湖边公厕,没想到今年路线小改,8km处路边发现有公厕,果断脱离大部队,耽误了大约1分半。接下来奔了2km,追上了500官兔,继续跟随,没多久,人群开始骚动,才知道刚刚有体育明星王励勤经过了,瘦瘦高高,目测有188,脑袋小。想着要不要上去合个影,给乒乓训练的儿子看看,跟了几公里,后来名人在15km处停下补水,然后就错过了。
之后10km,一直沿着合适的配速跑,过赛程中点时大约耗时2小时25分钟, 心想今天估计全程至少要5小时了。到了25km左右,觉得有点体力跟不上了,就使出了本想在35km才用的杀手锏--特意在赛前买的运动耳机,调到“虾米音乐”的“虾米电台”的“跑步”频道,动感的音乐充斥耳边,然后我就感觉自己迈开大步、提高步频,像个车轮一样滚滚前进,实际上事后看数据,步幅从0.91米提高到0.99米,步频几乎没有变化,看照片顶着个肚子像一辆坦克。
从27到37km,跑得太爽了,和周围的跑者相比,感觉自己像一匹良马,从来没有超过这么多人,一旦有点跑不动了,吼上两声,感觉上了发条,又有动力了。
最后5km,体力耗尽,大力甩胳膊,上了最后一座桥,只有不到4km了,虽然PB无望了,也要今天的比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全身疼,跑姿已经乱七八糟了,还是要继续奔跑。最后1km特别漫长,以为下一个路口就可以拐进终点冲刺区域了,结果还要下一个,还要下一个路口,如此经历两次反复才进入终点区域,特别像生活和工作。
长吼一声,高举双手,第十四次踏入全马终点线,悲喜归零,无远弗届。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guangran.com/diaries/38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