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UTMF复制了往年的大概率事件—比赛的时候大雨、停赛后马上天晴。在大雨大雪泥泞中折腾了28个小时,组委会宣布停赛,听到这个消息,大部分选手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作为UTMB的姐妹赛,UTMF在中国跑者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不过经过今年的比赛,我是不打算跑第二次了。
1、赛道先天不足。富士山周边都是厚厚的火山灰形成的黑土层,营养成分很高,但是石头少,一旦下雨,和浙江的山地一样,整个成了大滑梯。赛道还有大量公路,比如A5共17公里,有7公里是在一条大马路上,A6共19公里,前10公里基本在市区街道上转,这些都是为了凑距离。其实日本好的山地很多,可能为了追求富士山的象征意义,而选了这么个次优赛道;
2、天时也不配合。历史上比赛改过两次时间,依然大雨不断。仔细算一下,除了寒冷的冬天,夏天和春天的樱花旺季,能组织比赛的时间并不太多,而且这些时间雨水也特别多;
3、运营能力不足,这里指的是比赛以外的运营。赛前曾经给组委会的英文邮件地址写了十几封邮件,无一回复,最后找日本朋友写了封日文的,才有了回音。赛前的摆渡大巴时间(8点半的很快没有了,只有凌晨5点半的选择)也不为选手考虑。后来才知道运营是外包给独立的公司在做;
4、语言问题。UTMF基本是个日本人的比赛,在起终点和打卡点有中英文的翻译,但赛道志愿者基本只会日语。很多时候看他们大叫,“估计是说快到山顶了,离补给站还有多远”,但英文问都没有答案。就连赛事提前终止,志愿者拦住我的时候也是一堆日文。
5、补给差。之前别人跟我说吃不饱,我的理解是只要不挑食,总是能填饱肚子的,但是有的站点居然除了饮料只有香蕉,连面包都不供应,就有点过分了。A4这样的换装点,居然也没什么吃的,想有个安静地方睡觉那更是奢望了。
6、选手实在太多,一路我碰到的堵车时间大概有三小时。这是每年的老问题了,严重影响体验。
总结一下,UTMF是沾了UTMB的光,各方面体验比国际一流赛事,比如UTMB、巨人之旅都差的很远,现在国内外好的比赛越来越多,没必要把它放在必去的名单里了。
赛前一周的富士山和浅间神社
赛前一天的富士山
比赛时的起点
赛后第二天的富士山
2015年就计划跑UTMF了,那一年中签了UTMB,接下来又玩大铁、通关巨人之旅,直到今年,才重新提上日程。
看了别人的赛记和评论,不算是个必去的赛事,不过反正离得近,也就去把这草拔了吧。
报名的时候出了点岔子,直到春节后都没有收到任何确认邮件,两个月先后给官方英文邮件地址写了10几封信都没有回音,眼看赛事临近,找日本朋友写了封日文的,才收到确认。不过已经3月底了,机票酒店不仅贵,而且选择也很少了。
赛前领赛包的时候,突然云开雾散,露出大半个富士山。可谁会想到,整个比赛持续了28个小时,居然连富士山在哪里都找不到。
组委会提供的摆渡大巴只有五点半一班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四点多起床,在起点等上五小时。热心的跑友阿姜帮忙张罗了一辆中巴大家拼车到了起点,雨下个不停,只能挤在帐篷里半蹲半坐节省体力。
出发时我几乎在最后,前面有20多公里的平路,我习惯开始的时候跑的慢点保存体力,没想到所有人几乎都是一路在跑,很快我就明白为什么了-- 过W1没多久,就开始断断续续堵车,先是要过一个窄桥,然后是进山,还没到A1就堵了40多分钟,严重落后于赛前计划。
A1的天子山是整个赛道的难点,28公里累计爬升1800多米,相当于一个北京的三峰连穿,而且中间没有任何补给。上山的急剧爬升还好,毕竟比起巨人之旅算小Case,更难的在于下山,全是很陡的土路,被大雨淋的无比湿滑,加上错综复杂的树根,几乎每个人都是连滚带爬的下去,一路都需要拽两边的树,以至于回来第二天胳膊还酸的不行,这时候又严重堵车,有两个多小时都是在走走停停滑跤中渡过。日本跑者显示了极高的素质—大家都是规规矩矩按顺序一个个来,即便旁边有空隙也不会钻,少数几个插队的,大部分是香港人,再就是两个国内的女选手,众目睽睽下脸皮能这么厚,我也很佩服他们。
持续的堵车也相当于筛子,把队伍拉得越来越长,慢慢又能跑起来了,不过这时候又下雨了,还有浓雾,我500流明的头灯都看不清地面,只能根据前面选手的路线频率跟着走,好在都是泥地,不太容易崴脚。日本老司机比较多,有人带了黄灯能轻易穿透浓雾,更多的是把备用头灯当手电用。下到麻木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路,而且是缓降的盘山公路,这五公里跑的无比舒畅。
就这么连滚带爬一身泥,6个半小时才到A2,名次却提前了200位,看来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A2算是最好的补给点之一了,有炒面,虽然分量少的可怜,日本人的食量看来普遍比较小,后面几个站点的饭团、粥,也是基本一口就吃完了,还经常限制每人一份。又喝了杯咖啡,吃了好几个小面包,并带了3个路上慢慢吃,这一路最主要的粮食就是小圆面包了,到后面快吃吐了,捏着鼻子往下塞。
A2-A3,A3-A4情况差不多,都是在平地各种转来转去,然后猛然来一个大爬升,再绕来绕去地在泥地中下山,下山烦了的时候,看到工作人员在摇铃铛,那就是马上到公路了,公路上再跑几公里,进站休息。气温下降很厉害,好在雨停了,也不再堵车了。
A4是换装点,但吃的东西品种很少,也找不到地方可以睡觉。换上干净的鞋袜和干燥的衣服,整个人都舒服多了。天已经晴了,很多防雨的备用装备就不带了,给手表手机充足了电,刷了刷微信出发。在A4停留了1小时,现在把前面堵车的时间基本追回来了,名次比上个站又上升了300名,按照这个节奏,还是能按照赛前预测的38小时完赛的。
这是比较舒服的赛道了
一身泥水,滚进A2
A4以后,可能天晴了,土路跑起来没那么湿滑,上山后还清晰看到了本栖湖,景色绝美。回来后看轨迹,路线设计特意经过了富士五湖,还是很用心的,可惜天气的原因,只看到了本栖湖和河口湖。
A4-A5和A5-A6,也是很乏味的两段。前一段17公里,有7公里是在大马路上,经过两个富士山相关的景点(好处是能买个冰淇淋、上个正常的厕所);第二段19公里,起码有10公里是在城里转来转去,光富士浅间神社就路过三次,后来看到一个志愿者打着一个牌子,大概意思是“这段路大家遇到的景点包括。。。。”。理解组办方除了凑距离,还在推介当地的旅游资源。就像巨人之旅,基本要把补给站所在城镇上上下下绕个遍才能让大家进站休息。
A6大部分时间都在雨,而且是很急很密那种,把冲锋衣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视线被局限的很厉害,以至于认识的几个跑友相互超来超去都没能认出来。鞋袜是彻底沦陷了,一般越野鞋防水体现在前后部分和侧面,雨水从上往下灌进去就没什么办法了,也怪我认为就是阵雨而已,没及时把冲锋裤和鞋套换上。
这时候,日本选手的整体水平就显现出来了。一般国内比赛,快进行100公里了,大部分选手都是在走了。而我前后的选手不论男女基本都在跑,哪怕是向上的缓坡。我本来碰到了第一个疲劳期,走的晃晃悠悠,被整体氛围拱的,也半跑半走起来,不仅速度上去了,还跑的睡意全无。
A6最后两座山,在海拔图上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成了压垮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雨越下越大,A1-A2那噩梦般的湿滑泥地又出现了。一路观察日本选手,特别是比我慢的女选手,发现她们对这种路一点不怕—-都是直接冲下去,重心向前,小步快速抬腿冲下去。而我是小心翼翼从旁边还没有被踩烂的地方一点点蹭下去,一下子就被甩的远远的。
大雨变成了大雪,半个多小时,整个山头都成了白色。路越来越滑,据说今晚温度可能会降到零下6度,一旦结冰,就非常危险了。一路听到旁边的很多选手在抱怨,下一个补给点一定退赛。说实话,越野跑到这个状况,又冷又滑还看不到任何景色,实在是没有乐趣可言了。不过我参赛六年多,还从没有主动退赛的记录,完赛巨人之旅,更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是能完赛的。
下雪了
A6已经挤满了选手,很多一边烤火一边发抖,很多退赛后在等车。现在还是下午,晚上肯定会有不少选手失温。换上Mico压缩保暖套上冲锋裤,马上出站,趁着下午天亮而且温度高多跑一些,天黑后再找个站点打个盹。跑到第一座山的时候被志愿者拦下来,说什么路滑、shortcut,我还以为可以有近路直接去A8呢,后来才知道比赛已经终止了。
再回到A6,已经爆满了,从周围各个站点撤下来的选手都在这里等着去终点,手表距离停在129.6公里。
A6唯一的热食是小圆面包用火稍微烤一下,一停下来,马上浑身冰凉,全身不自觉抖个不停。而大巴却迟迟不见踪影(最后等了将近四小时才到)。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居然出太阳了,富士山也整个露了出来。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一停赛,马上天晴。
UTMF就像个被诅咒的赛事,多次改时间、改路线,依然多次停赛。日本人这么信各种神灵,是不是山神不愿意这么多选手来打扰清净啊。。。
从各方面来说,UTMF在国际上都只能算是个二三流的赛事,比UTMB、巨人之旅、西部100差的太远,今年也算完赛,好玩的比赛这么多,这里以后肯定不会来喽。
宣布停赛不到一小时就天晴了
赛后第二天的富士山
里程停留在130公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guangran.com/diaries/384981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但不得不说您理工男的特质和缺点同样明显,理想主义者希望组委会一切都能做到最好,这点在你自己的训练上体现为自律,这很好。但像每次比赛要求志愿者能讲你听懂的语言不太现实,三年前跑的白马你今年跑的utmf还在说日本志愿者不会讲英语的事情。日本人英语基础教育差人尽皆知,作为中国人学几句基础日语不比方言难,如图你训练的标准一样,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才是王道。
回应
回应